望京东路@赵壮实
中文系叛徒,数据界信徒。
持续写《数据驱动业务增长》的系列文章,欢迎关注。
大家好,我是赵壮实,好久不见。【文末有彩蛋福利】
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很多人问过我,是怎么转行到数据行业来的,正值国庆双节,我在成都跟大家唠唠我的数据“nie缘”。
很多人熟悉我的slogan就是——“中文系叛徒,数据界信徒。”但是,我和大数据的不解之缘,正是源自于一堂大学时期的中文课上。
那是2012年,上海的盛夏,在光华楼的一堂《胡适精读》的课前。
铃声刚响,段老师急匆匆进到教室,关住门,跃到讲台上,顿了顿对我们说:“今天的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讨论先停一下”。
发生了什么?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段老师从包里拿出报纸,背过身去,写下了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大数据。
其实,我现在已经回想不起段老师当时讲了有什么关于大数据的内容。我只记得最后,他说了一句话,“我今天讲了什么同学们可以忘记,我们这学期讲的胡适先生同学们也可以忘记,但请同学们记住,大数据,很重要。”
这可能是我对大数据懵懵懂懂的认识。
“有那么重要吗?”带着三分讥笑三分薄凉四分漫不经心,随后,我便陷入考研备考中不能自拔。
要知道,大数据比胡适重要可能是一个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同学无法想象的。
本以为故事会这么结束,直到2014年,因为转专业原因,我又开始关心大数据,此时,《大数据时代》一书席卷全国,大数据成为全民热词。后来,有些人又给大数据祛魅,炮轰大数据种种弊端:脏数据、虚假数据、黑产等等。但是对于大数据能做什么,我依旧是门外汉。
可能是冥冥中有种牵引,阴差阳错到了2017年,我开始接触了大数据开发,真正地进入了一线互联网,在数据部门深耕浸润,我才真正了解到我们这个时代和数据产生着怎样的互动,数据为这个时代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二、发明不是发财,是为人类
好了,在我的这些自说自话中,也许你会问,我不是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数据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当下的这个时代,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数据本身。
我们看看现在,身边的衣食住行、娱乐支付,都以数据的形式与世界深刻地互动着。比如,你在外卖平台上看到的信息流就是基于你的注册信息/行为/特征属性而精准显示;比如,你想吃某网红蛋糕,lbs可以抓取到你的位置信息,告知你是否在配送范围;比如,你从北京飞往三亚,定位从北京默默变为了三亚,新闻APP也为你推送了三亚最新的各种消息;比如,你把某电商APP卸载,灵敏的后台就会把你定位为流失用户,再回来你就会收到各种打折福利券……这就是真实的赛博社会,我们每个人的“数字化生存”时代。
而回看历史,常言道“时势造英雄,英雄书写历史”,历史人物之所以被铭记就是他们做出了绝对正确、精准地选择。可是,“历史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些英雄不会连续性成功,因为生而为人最大的缺陷,就是难以抵抗自身弱点——无法避免的认知盲区和不间断的决策失误。
我在想,我们今天的生活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
可能,通过数据,某种不确定性变得可以把握了,我们可以更客观地了解自己、他人和这个社会。
大数据,是这个时代社会学的最佳样本。
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
最后,说说参与“一个数据人的自留地”的初心。实际上,我做数据科普已经三年有余,其间帮助了不少初入职场和传统企业的朋友。大家在感谢之余,也鼓励我走到更广大的世界去,让更多人了解数据,使用数据,用数据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最近的《CSDI中国软件研发管理行业技术峰会》上,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我对数据驱动业务增长的理念。我认为,“数据驱动业务增长”是一种意识、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组织文化。同样,一个好的数据人,或是一个当代自由主义青年,也需要拥有数据意识、数据能力和数据文化。
今天,我们只讲讲“数据意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虚无缥缈,但是又无比重要。
好吧,让我们回到2012年的《胡适精读》课上。胡适先生,中国最早的“实验主义”的启蒙者。实验主义,即认为一切真理均为人定,固没有绝对的真理。真正的真理,是在实践中锻炼形成观念。我深以为然,尤其是在数据实践和应用当中,粗略总结如下:
●不迷信理论,去实践总结
●不打破重建,去理解分析
●不臆测当然,去解决问题
在100年后的今天,我们理解、应用数据时,仍需胡适先生所启蒙的“实验主义思想”。不妨说,数据意识、能力、文化,是“实验主义思想”的绝佳抓手之一。
同时,胡适先生的话也犹在耳畔,铿锵有力:“怕什么无穷真理,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数据路上无惧,我与你同行。我不知道我会走多久,但是希望永远有“进一寸的欢喜”。
赵壮实
2020.10.3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