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薄荷点点 高级数据产品经理; 擅长数据BI、数据+AI智能产品,擅长0到1; 数据《大数据实践之路》作者之一。 “数据人创作者联盟”成员 引言 上次我们介绍了一些产品功能优先级制定的基础方法(见《聊聊优先级的制定(基础篇》)。从覆盖面、重要度、能力满足度三个方面,使用量化打分的方式,对功能点进行排序。这种方法很适合新人产品有理有据地进行优先级排序。 今天我们来谈谈老司机如何做优先级排期,今天“心法”比较多,一家之言欢迎拍砖~ 我们先来看互联网产品迭代更新一般有几种驱动形式: 业务驱动 在toB产品里面,业务驱动翻译过来就是运营驱动,也可以认为是需求驱动,“业务爸爸输出优先级!” 技术驱动 技术驱动是指出现一种新的技术时会驱动产品进行迭代,比如5G网络技术商用,推动智能手机往5G网络支持改进。在日常的产品发展中,推荐、搜索等场景上,算法迭代会驱动产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功能。 用户驱动 产品经理完完全全可以自主判断的优先级的情况,在toC产品里面用的比较多(产品经理:我为用户代言!) 这三类形式的产品,产品经理的话语权是有差别的。 但是话语权弱,不代表不能有自己的意见,即使是业务驱动、技术驱动的产品,好的产品经理也能够输出自己有分量的意见。 如何输出你自己的优先级排期呢,我认为核心是要有硬核的产品逻辑。 为什么会有优先级这件事?归根到底,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同时做所有事。“事有先后”,这就是优先级。 产品当前的核心问题决定了什么事要先做。 什么问题是产品的核心问题?决定产品生死、产品发展的问题就是核心问题。 举例:界面好不好看是核心问题吗? 答案是看场景。如果用户因为界面不好看,大量流失,对于产品来说这就是核心问题,因为用户流失会造成产品死亡。 在产品不同阶段,产品的核心问题是不一样的,下图是常见的产品生命周期划分: 导入期 导入期是产品0到1的阶段,产品在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有人用”、“能有用”。 围绕这两个点,在一堆功能中挑出在上线后能够反映产品“能有用”、“有人用”的功能,这类功能要满足: ① 可以反映产品规划方向、产品定位; ② 是“基石功能”,具备可迭代属性。 ③ 与用户有交互的,即用户可见。 成长期 产品快速增长的问题,在满足了核心用户的核心功能后,产品在这个阶段会迎来“扩容”(横向多元化+深度发展)、需要考虑用户增长、价值变现等。 围绕“用户增长”、“价值变现”这两个点,在一堆功能中挑出上线后能够促进用户增长、促进产品价值变现的,作为高优先级。这类功能要满足: ① 可以回答如何解决用户增长的问题,功能是用户增长路径上的核心关键点,没有它增长路径就不通畅、不闭环; ② 可以回答探索产品商业化方向问题:是先做宽度再做深度,还是反过来?产品接下来做宽更有价值,还是做深更有价值?从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两个角度来看价值。 · 用户价值:给能带来商业价值的用户提供的功能(这些功能本身是不赚钱的); · 商业价值:直接带来现金营收的功能(赚钱的功能)。 成熟期 产品有稳定的用户群、功能特性之后,面临着如何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保持竞争地位的问题。在这个阶段,产品在成熟期的发展策略有两类:强化竞争优势,狙击竞争者。 这两个策略成功的结果都会指向一件事——要搭建起自己的竞争壁垒。 围绕“强化优势”、“狙击竞争者”这两个点,在一堆功能中,挑出上线后能够促进竞争壁垒搭建的,作为高优先级。这类功能要满足: ① 它在产品的用户留存/营收/利润的扩大化路径上,是一个核心功能,能够体现如下内容:如何将体验做好牢牢吸引住用户(极致体验在哪?),如何提升公司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利润在哪?),如何用现有产品去拿到更多的客户(收入增量在哪?); ② 新方向探索:回答下一个产品新方向为何的问题。 按照我们基础篇讲的,覆盖面广、重要度高、技术能力能比较好满足的功能要先做。 这种优先级的评估排序方法与我们今天说的通过识别产品核心关键问题去进行优先级排序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可以看下图: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始终都要关注产品功能的重要度、用户覆盖面,以及如何用技术能力满足用户需求,是在每个阶段的核心问题都要涉及到的方面。 从这个角度看,二者是殊途同归的。 从思考方式来说,覆盖面、重要度、技术满足度,更像是微观视角,关注的是每次迭代需求的细节。新人产品使用这几个角度去评估优先级,不容易出错。 对于资深的产品经理来说,常常是从宏观视角入手,先考虑产品目前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从这个点出发来看当前产品规划核心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以上就是我一个老司机的思考(套路)。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在产品优先级上的心得和困惑,我们一起探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